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临近春节,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突然接到医院组建发热门诊检验室的通知,科主任李红卫马上联系检验仪器厂家第一时间奔赴发热门诊查看检验科场地,安排布线布网。腊月二十八,李红卫身先士卒第一个站到发热门诊的岗位上。时值发热门诊刚刚开诊,设施还不完善,很多仪器物品还没有到位,他想尽一切办法着手解决,特别是克服了时间紧人员缺的困难,全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身为共产党员,李红卫主任工作一直都是勇于担当不辞劳苦。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为了让科里的同事能够阖家团圆,他牺牲了与家人团圆的时间,主动承担了发热门诊的值班工作。随着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增加,发热门诊转移到外科楼,他又回到检验科组织重新安排布置外科楼发热检验室。经过半个多月紧张忙碌的工作,医院发热检验室终于步入正轨,可是此时的李红卫由于长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劳累过度,免疫力下降,感冒后又无法及时服药,病情持续加重,最后发展为大叶性肺炎,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住院治疗。即便是在生病住院期间,他仍然心系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通过电话继续与同事沟通工作解决困难。
张国江:科教科科长、共产党员。李红卫主任生病住院后,张国江科长临危受命,带着院领导的嘱托和慰问来到检验科主持工作。他到岗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随后他具体了解了检验科的工作情况,细心询问了大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告诉大家医院领导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检验科的工作。张国江科长十分接地气的工作作风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帮助大家树立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在他多方努力积极协调下,检验科在短时间内完成了PCR实验室的改造,使实验室满足了检验新冠病毒的要求,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完成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任务。张科长在检验科工作期间,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有力领导下,检验科顺利完成此阶段外科楼、门诊、急诊、发热病区的检验工作,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
微生物组:组长廉芬,组员冀巧玲、潘晓燕、王小飞。廉芬身为一名老党员,在疫情爆发后主动请缨,第一个要求去武汉、去发热门诊工作,她积极表态:“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潘晓燕刚刚完成援非任务回国,才与家人团聚不久,又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
微生物组正在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临检组:组长李花,组员范进婷、马驰姝、耿芳、王新芳、郭晶、徐晶。李花作为临检组组长积极帮助科主任管理解决科里事务,对疑似新冠患者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排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防护物资紧缺,范进婷把不多的防护物资让给别人,自己则手工制作面屏等防护器具。耿芳作为年轻的党员科室秘书,除了要协调解决科里的一些琐碎事务外,还要安排全科的发热门诊、急诊值班,她将年幼的两个孩子交给父母后就奔赴工作岗位。
临检组正在对住院患者的血尿标本进行检测
生化组:组长曹建霞,组员有黄玉芬、张凤英、张娟、高丽萍、马湉、滑雪、孙亚炜、赵伊婷。曹建霞家中一个孩子面临中考,另一个孩子才刚刚学会走路,为了发热门诊的生化仪能够快速启动为患者服务,她匆匆安排过家中事务后毅然投身到发热门诊工作中来。黄玉芬、张凤英是两位老党员,克服身体诸多不适主动请求将她们派到最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去。张娟作为科里质控组成员和规培秘书,疫情期
生化组全员上岗确保全院患者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发放
免疫组:组长王小燕,组员有胡春雷、纪雪梅、边建程、刘璐、陈丽、杨艳玲。作为部队家属,王小燕在疫情期间不仅要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协助科主任管理科里事务,她一直无怨无悔。胡春雷年前刚刚做完眼部手术,可是一想到科里人员少任务重,她不顾术后眼睛的不适,和大家一起投入战斗。纪雪梅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起了急诊检验的管理工作,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免疫组对患者血标本进行手工项目检测
门诊组:组长许蓉,组员有米文慧、郑小燕、田甜、江波、张景星、赵海礁、冯晓楠、贺云峰。许蓉顾不上照料要参加中考的孩子,主动要求多承担组内的工作,把休息机会让给其他人。江波刚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面对疫情她没有因为孩子尚小而退缩。
门诊组正在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仪器正常运转
发热门诊检验科彻夜不眠,工作人员对血标本进行前期处理
PCR组:宁继伟、何昌波带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团队已完成标本检测数三千多例。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他们是母亲,也是女儿;他们是父亲,也是儿子。当疫情来临,他们舍小家保大家,他们心中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他们奋不顾身投入战斗,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是医者,更是战士。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在检验科正在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战役。
图文来源:大同市三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宁继伟